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哪些特点

2024-05-20 23:27

1.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哪些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在于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很长,动作电位的降支和升支不对称。
详细如下述:
复极化过程:心室肌细胞复极化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1)1期(快速复极初期):心室肌细胞膜电位在去极化达顶峰后,即快速下降到OmV左右,至此形成复极化l期。此期是由于钠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而膜对K+通透性增强,K+顺浓度梯度外流而形成。
(2)2期(平台期):此期膜电位OmV左右,且下降缓慢,动作电位图形比较平坦,称为平台期。内向电流(Ca2+内流)与外向电流(K+外流)两者处于平衡状态,膜电位水平变化不大。
(3)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对K+的通透性进一步增高,K+迅速外流,而钙通道已逐渐失活,恢复极化状态。
(4)4期(静息期):通过Na+-K+泵和Na+-Ca2+交换体的活动,使细胞排出Na+和Ca2+,摄入K+,恢复静息时细胞内外的Na+、K+的分布;经3Na+-Ca2+交换体Na+顺浓度梯度入胞,Ca2+逆浓度梯度外排。
另外,心室肌细胞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在动作电位上差别最大的是2期平台,心室肌细胞的2期平台期特别长。
其意义应该说就是防止发生强直收缩,心室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也是最长,这有利于心室的有序泵血工作。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哪些特点

2.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复极化时间长,可分为五期,其形成原理为:①0期是心室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上少量Na+内流,当除极达到阈电位时,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大量Na+内流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上升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1期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膜电位迅速下降;③2期主要是Ca2+和Ca2+缓慢内流,抵消了K+外流引起的电位下降,使电位变化缓慢,基本停滞于OmV形成平台;④3期是由K+快速外流形成的;⑤4期是通过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从细胞内排出Na+和Ca2+,同时摄回K+,细胞内外逐步恢复到兴奋前静息时的离子分布。

3.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复极化时间长,可分为五期,其形成原理为:①0期是心室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上少量Na+内流,当除极达到阈电位时,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大量Na+内流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上升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1期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膜电位迅速下降;③2期主要是Ca2+和Ca2+缓慢内流,抵消了K+外流引起的电位下降,使电位变化缓慢,基本停滞于OmV形成平台;④3期是由K+快速外流形成的;⑤4期是通过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从细胞内排出Na+和Ca2+,同时摄回K+,细胞内外逐步恢复到兴奋前静息时的离子分布。
其中2期平台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别于其他细胞动作电位最大的不同。
而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自然是它最基本的四大特性:收缩性,传导性,兴奋性,自律性。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心肌细胞都完整具备这四种特征,这是对所有心肌细胞的特征的总结。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

4.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它由什么和什么形成的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0
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高;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很长。由除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所组成的。
心室肌细胞复极化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1、1期(快速复极初期):由
+30
mV
迅速下降到
0
mV。主要是快钠通道关闭,一过性钾离子外流(Ito)增加,氯电流正常情况下对
1
期影响不大,但是儿茶酚胺(交感神经兴奋)可增加离子流的作用。
2、2期(平台期):是快反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长的主要原因。主要是
L
型钙电流(慢钙通道),还有钠内流(受阻可出现第二平台期)、Na+-Ca2+ 交换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延迟整流钾电流(Ik)。
3、3期(快速复极末期):是复极的主要部分,钙离子内流停止,钾离子外流增加(Ik,Ik1 通道),Ik的逐渐加强是促使复极的重要因素,可与膜电位形成正反馈。Ⅲ
类抗心律失常药抑制 Ik 可明显延长动作电位。
4、4期(静息期):是钠泵、Na+-Ca2+ 交换体、钙泵维持的动态平衡。
扩展资料:
需要注意的是:
1、心室肌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时,无论给予多强刺激,心肌都不能去极化反应(包括动作电位+局部电位)。
2、生理学中把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细胞的兴奋性。心室肌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时,均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故兴奋性均为零。
3、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存在平台期→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从0期到3期复极化膜电位恢复到-60mV期间约200~300ms,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始终进行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5.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

工作心肌细胞
工作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丰富,具有收缩性,传导性和兴奋性。执行收缩功能。它们是心房和心室壁的主要构成部分。
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波形与骨骼肌细胞的有区别。其动作电位分为0,1,2,3和4五期。
静息电位。心室肌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的有着相似的形成机制,其值为-90
mv。细胞膜内外的例子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膜内的k+浓度是膜外的35倍。而膜外的na+则比膜内要高。这样两种离子就在末的两边形成了浓度差。而在心肌细胞中,ca2+是很重要的一种参与因素。它的浓度膜外比膜内高。
静息状态的细胞膜对k+有一定通透性,而对na+的通透性则要低得多。k+由细胞膜内向外流动的平衡电位是构成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的主要部分。但因为少量的na+内流,所以静息电位与k+有偏差。
动作电位
0期,又称为“去极化过程”。这是由于心室肌细胞在刺激下,少量电压门控式na+通道开放,造成膜内电位上升,即去极化。当电位超过一“阈值”(-70
mv)时,na+通道大量开放,导致急剧的去极化过程出现。直到na+到达其平衡电位(+30
mv)为止。这就是上图中陡峭的上升支。
复极化
1期,“快速复极初期”。这是膜内离子外流,主要是k+,造成的。1期和0期形成所谓的尖峰期。
2期,“缓慢复极期”。这个时期有被称为“平台期”。过程缓慢。该时期,ca2+的内流和k+的外流使得膜电位稳定维持在0
mv左右。而ca2+的外流主要是通过慢钙离子通道实现的。而此时的钾离子通道,整体来说,通透性不高,激活和失活慢。所以两种离子的对流过程均显得缓慢。
3期,“快速复极末期”。此期钙离子通道关闭,钙离子内流停止。而钾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增大,使得之一过程变快。膜内电位恢复到-90
mv。
恢复期
4期,“恢复期”。细胞膜上的钠钾泵,钙泵和钠钙交换体活动,以恢复静息电位时的离子浓度。
自律心肌细胞
自律心肌细胞丧失了收缩性,但它们和工作心肌细胞一样具有传导性和兴奋性。而且它们还具有独特的自律性,所谓自律性,就是这些心肌细胞在其动作电位的4期存在着一个自动去极化过程,并会产生新一轮的动作电位。自律性可以分为肌源性自律性和神经源性自律性。肌源性自律性指心肌细胞不需外来的神经刺激,就可以产生动作电位,但其自律性受到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见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的心脏。神经源性的自律性则与前者相反。神经源性自律性见于鲎。但鲎在胚胎发育阶段,心搏也是肌源性的。等到第28天,其神经发育完善后,其管状心脏的自律性才变为神经源性。
自律心肌细胞包括有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自律心肌细胞组成了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已完善。人的起搏细胞集中在窦房结中,而在其他的哺乳类动物中尚见少量的起搏细胞分布在窦房结附近。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

6.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它由什么和什么形成的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复极化时间长,可分五期。其中以第二期(平台期)最为有特征性,是其动作电位中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差异最大的部分。
目前认为心室肌的二期平台期电位是由于钙离子缓慢持久地内流和少量钾离子缓慢外流造成的。电压钳研究表明,心室肌细胞平台期,外向电流是由钾离子携带的。静息状态下,钾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很高,在0期除极化过程中,钾离子的通透性明显下降,钾离子外流大大减少,除极结束时,钾离子的通透性极其缓慢地、部分地恢复。平台期内向电流主要是由钙离子负载的。现已证明,心肌细胞膜上有一种电压门控式慢钙通道,当膜去极化到-40mV时被激活,要到0期后才表现为持续开放。钙离子顺其浓度梯度向膜内缓慢内流使膜倾向于去极化,在平台期早期,钙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所负载的跨膜正电荷量等,膜电位稳定于1期复极所达到的0mV水平。随后,钙离子通道逐渐失活,钾离子外流逐渐增加,出膜的正电荷量逐渐增加,膜内电位于是逐渐下降,形成平台晚期。

7.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它由什么和什么形成的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0 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高;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很长。由除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所组成的。
心室肌细胞复极化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1、1期(快速复极初期):由 +30 mV 迅速下降到 0 mV。主要是快钠通道关闭,一过性钾离子外流(Ito)增加,氯电流正常情况下对 1 期影响不大,但是儿茶酚胺(交感神经兴奋)可增加离子流的作用。
2、2期(平台期):是快反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长的主要原因。主要是 L 型钙电流(慢钙通道),还有钠内流(受阻可出现第二平台期)、Na+-Ca2+ 交换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延迟整流钾电流(Ik)。
3、3期(快速复极末期):是复极的主要部分,钙离子内流停止,钾离子外流增加(Ik,Ik1 通道),Ik的逐渐加强是促使复极的重要因素,可与膜电位形成正反馈。Ⅲ 类抗心律失常药抑制 Ik 可明显延长动作电位。
4、4期(静息期):是钠泵、Na+-Ca2+ 交换体、钙泵维持的动态平衡。

扩展资料:
需要注意的是:
1、心室肌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时,无论给予多强刺激,心肌都不能去极化反应(包括动作电位+局部电位)。
2、生理学中把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细胞的兴奋性。心室肌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时,均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故兴奋性均为零。
3、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存在平台期→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从0期到3期复极化膜电位恢复到-60mV期间约200~300ms,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始终进行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它由什么和什么形成的

8.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它由什么和什么形成的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复极化时间长,可分五期。其中以第二期(平台期)最为有特征性,是其动作电位中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差异最大的部分。 
目前认为心室肌的二期平台期电位是由于钙离子缓慢持久地内流和少量钾离子缓慢外流造成的。电压钳研究表明,心室肌细胞平台期,外向电流是由钾离子携带的。静息状态下,钾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很高,在0期除极化过程中,钾离子的通透性明显下降,钾离子外流大大减少,除极结束时,钾离子的通透性极其缓慢地、部分地恢复。平台期内向电流主要是由钙离子负载的。现已证明,心肌细胞膜上有一种电压门控式慢钙通道,当膜去极化到-40mV时被激活,要到0期后才表现为持续开放。钙离子顺其浓度梯度向膜内缓慢内流使膜倾向于去极化,在平台期早期,钙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所负载的跨膜正电荷量等,膜电位稳定于1期复极所达到的0mV水平。随后,钙离子通道逐渐失活,钾离子外流逐渐增加,出膜的正电荷量逐渐增加,膜内电位于是逐渐下降,形成平台晚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